close

這本的原名是The (Mis)behavior of markets。作者是曼德伯。

最主要是使用碎形來描述市場。

所謂的碎形有點類似像海岸線,你高山上往下看或是站在海邊看,它的複雜程度都差不多。

從高山看對比於周線的走勢,從海邊看則對比於分線的走勢。不論從大的周期來看,或是從小的周期來看,金融市場似乎都有相同的規律。這可能是碎形吸引人的地方,因為它可能是類似於愛因斯坦的「統一場理論」,可以說明所有金融市場的現象。

但這些走勢如何產生呢?作者使用的是隨機變數。再設定這些變動有相關性。當這些變動有相關性時,就會產生趨勢。這很好理解,當今天上漲時就代表明天上漲的機率大於0,趨勢自然就產生了。

作者說,這是趨勢的長期記憶。就像匯率,往往今天上漲,明天又繼續漲,往後幾天也是。但這些規律有時出現(Job:趨勢出現)、有時消失(Job:盤整)。最重要的是這些規律可能隨時消失。作者在這本書中最大的創舉是提出H值(p.280),來衡量變動之間的相關性。他說,這可能是華爾街下一個奉為圭臬的指數。

但令人失望的是,他最後的結論是:H值複雜而難解。

作者的另外一個創舉可能是冪法則。但這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有一本書:「改變世界的簡單法則」中有詳細的說明。這法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常態分配並不足以解釋選擇權的定價理論。如果冪法則可以應用在選擇權的定價上,選擇權的定價公式就會被重新改寫。而改寫的這個人將會得到巨大財富和諾貝爾經濟學獎。

讀完這整本書,最中肯的一句話或許在p.376:「在我看來,要藉著碎形大舉獲利還言之過早…」

我這篇發文看似垃圾。卻讓我想到了一連串金融市場的研究方向:

作者曼德伯之所以寫了一本看來沒有答案也沒有建設性的書,完全是因為他沒有跳出統計學的框架。

用平均值和相關性的概念,可能都只是在研究事物的表象,而並非核心。這整本書的努力很可能只是把看似真實的外皮強貼在真實之上。

比起這本書,我會更加推薦:「隱藏的邏輯」。它才真正寫出市場的核心、人性運作的核心。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備份站 的頭像
    備份站

    Phigroup1的部落格

    備份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