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經濟所面臨各種不確定性,範圍之廣世所罕見。我們剛走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能與此輪危機相提並論的,唯有1991年開始的日本房市泡沫(至今仍未走出陰霾),以及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而本輪危機的特別之處在於:波及範圍更廣,性質也有所不同。

與日本的經歷不同,這次金融危機並非一個國家的危機,而是席捲全球的。此外,也不同於大蕭條,金融體系在這次危機中得到世界的救助,而不是任其崩盤。

實際上,這次危機的嚴重性要勝過大蕭條。1929年,美國的總信貸餘額為當時GDP的1.6倍,到了1932年,這個倍數漲到了2.5。2008年危機伊始,我們的信貸餘額為GDP的3.65倍,這個數字還沒有將廣泛使用的金融衍生品考慮在內──而大蕭條時期還沒有衍生品。

儘管如此,各國政府對金融體系的救助還是取得了成效。僅在雷曼兄弟破產後一年,金融市場就回穩,股市也開始回升,經濟也展現出復蘇的象。人們開始想恢復正常的商務活動,把2008年的危機當成一場噩夢。

復蘇或缺乏持久動力

不幸的是,復蘇可能會缺乏持久動力,更甚者,經濟還可能再次調頭下行。雖然我還不確定這種情況是會在2010年還是2011年發生。

我的看法沒什麼特別之處,不過和當前人們的情緒背道而馳。經濟回升的時間愈久,就會有愈來愈多的人預期經濟會繼續回升。但是依我看,這只是由於人們的理解往往滯後於現實而呈現出的一種「遠未及平衡點」情況下的特徵而已。

而這種理解的滯後性從兩個方向同時發力,於是事情就更加複雜了。其一,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次危機和以往的危機是不同性質的,我們處在一個金融時代的拐點。

其二,其他的人,包括我自己,也還未能預估到這次反彈將能持續多久。

總的來講,國際金融經營及監管當局在處理這次危機時,使用的方法和曾經應對危機時所用的並無二致:向經營岌岌可危的金融機構注資,貨幣及財政政策兼施。但是這次危機的波及面更廣,範圍更大,使用傳統的策略並不能奏效。雷曼兄弟的失救成為一個遊戲變換的轉捩點:金融市場事實上陷入了冰凍。

這意味政府必須有效保障其他對金融體系至關重要的金融機構不至破產。而就是在這個時候,危機蔓延至發達經濟體的外緣經濟中,因為這些國家無法提供像美國這樣的可靠保障。

東歐是受創最大的地區。受災中心國家利用其央行的強資產負債表,向金融體系注資,以擔保商業銀行的債務。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使用赤字融資的方式刺激經濟,規模之大,也是歷史罕見的。

但是,日益堅定的認為全球金融體系已經九死一生地活了過來的信念,以及人們開始慢慢回到正常的商業活動中去,其實是對當前狀況的嚴重誤解。跌倒的大胖子,是不能重新站起來的。

始於上世紀80年代的金融市場全球化,令金融資本能夠在世界範圍內自由流動,也令資本的流動很難限制,很難監管。這讓金融資本處於一種優勢地位:各國政府必須更加關注國際資本對自己提出的要求,而更少關注本國人民的願望。單一政府很難與這種國際資本要求抗衡。

但是,國際金融體系從根本上而言就不穩定,因為這個體系是建立在金融市場能夠自行有效地運作的這個不可靠的前提之上。這就是為什麼國際金融體系會失效,以及為什麼失效後難以復原。

國際化的市場需要國際化的監管,但是目前的監管是基於國家主權之上的。我們有一些國際,比如巴塞爾最低資本要求;我們的市場監管當局也有一些很好的合作。但是,這些監管權都是主權國家賦予的。

金融保護主義抬頭

這意味,重啟我們沿用的金融監管機制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創造一種新的監管機制。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每個國家的金融體系都是該國政府維繫支撐的。但是,各國政府首先顧及的必然是本國的經濟。這就使我們所謂的「金融保護主義」有抬頭的空間,而這種保護主義會破壞甚至毀滅國際金融市場。英國監管當局再也不會依賴冰島當局,東歐國家也情願不再依賴國外銀行。

所以,監管必須在範圍上國際化。否則,商業活動就會轉移到監管最寬鬆的國家去,使得其他的國家商業匱乏而面臨無以維繫政府運作的風險。

全球化是成功的,因為它迫使各國降低監管。但是,把這個邏輯反過來則不成立。要讓各國服從統一的監管制度,很難。不同國家的利益點不同,於是各國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採取的方式也不同。

在歐洲,我們就能體會到這點:歐盟各成員國之間就無法在施行統一的金融規則方面統一意見。於是,歐盟以外的世界又怎麼能夠統一起來?

上世紀30年代,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了當時的危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保護主義的興起也將造成更大的危害。

索羅斯基金管理及開放社會研究所主席。最新著作為The Crash of 2008。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索羅斯
資料來源:信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備份站 的頭像
    備份站

    Phigroup1的部落格

    備份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