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世界經濟形勢轉好令人吃驚。全球經濟總產出可能會增長接近5%,遠高於增長趨勢,增速也比不少分析師在1年前的預測要快。今年內令金融市場恐懼的大多數危險並未實際出現,而中國經濟也未硬著陸。美國經濟中期增速下降未形成雙底形態衰退。但歐元區一些小經濟體的麻煩浮出水面。然而,這對走向衰老的大陸而言,受發達國家中增長最快的德國的動力的影響,歐元區整體增長尚可。
當下的問題是明年全球經濟走勢是否會延續。許多人認為形勢依舊。大多數國家的消費者和工商界的信心持續上升,全球加工業也在加速,金融市場呈現活力。反映全球股價的摩根斯坦利國際資本指數(MSCI)自7月初以來,已攀升20%。眼下的投資者,對像歐元區若干小國的債券收益率大幅飆升,中國通脹抬頭這類比年初更糟的壞消息也能輕鬆對待。
投資者今年初對前景的態度過於悲觀。他們現在的輕鬆信心似乎又顯現得太早。簡言之,明年世界經濟的表現取決於三個地區:新興經濟體、歐元區和美國(日本雖仍屬重量級,但它出現奇跡的可能性小)。
然而,三地確以不同增長前景和相互抵觸的政策選擇,在朝不同的方向前行。有些差別是無可避免的,例如,印度經濟與美國的全然不同。但新的差別在繼續出現,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中,它們之間的摩擦機會在增加。
首先看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新興經濟體。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增長勢頭依舊,備份產能已全部開足。外國資本仍源源不斷流入這些國家。原來僅對資產泡沫的擔憂,現已變被對全面過熱的擔憂所取代。中國是個例證。但這不只是一個國家的現象。巴西零售業表現的出奇繁榮,其通脹已升至5%以上,11月進口額較上年同期猛增44%。
廉價資金通常是誘發通脹的主因。去年全球經濟衰退雖仍在人們的記憶中,但因一些國家抑制貨幣升值,使貨幣環境仍很寬鬆。這種通脹和抑制貨幣升值共存的現象不可持續。為遏制價格上漲勢頭,大多數新興經濟體明年需要緊縮政策。但若它們的行動過了頭,增長勢頭會大幅衰減;但若行動無關痛癢,便會導致更高通脹和今後政策收縮得更緊。無論何種情形,新興經濟體引發的宏觀經濟衝擊的可能性在急劇增加。
歐元區是另一個明顯的麻煩地,這次的問題同時涉及金融和宏觀經濟。若僅因僅削減政府開支,其短期經濟增速定會下降。在各核心經濟體中,主要是德國,它們鞏固財政是自願的,甚至是咎由自取的。處在整治中的愛、葡和希臘等國的經濟毫無選擇餘地,且前景黯淡。經驗表明,參與貨幣聯盟的各國,不太可能僅靠下調工資和價格在短期內提高競爭力。更糟的是,對將要走向破產的歐元區成員國調整的嚴重財政後果會顯現地更清晰。這不僅是歐元區內太多的政府欠帳太多,而且是整個歐洲的金融模式需重新審視。這些困難會令政策制定者們的加重負擔。這批政治領導人也是一些難有成就,且倔強的人。歐洲明年更大的混亂幾乎是肯定的。
美國經濟也需要轉型,但是應朝不同的方向轉。與歐洲不同,美國宏觀經濟政策已果斷地放棄了節儉原則。奧巴馬與國會共和黨人本月7日達成的,有關減稅力度的協定遠大於預期。協議不僅繼續把布希政府的減稅收政策再延長2年,而且明年還增加了約占2% GDP的新減稅措施。減稅與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的結合,美國在歐洲進入修復和忍受突然中止成癮的補貼政策時,給自己注入了另一劑強心劑。
以此推斷,美國經濟明年可能會增長4%,也是好於增長趨勢,儘管還不夠快,但足以降低失業率。但美國的政治人物也在冒險。在長期預算前景很糟糕情形下,奧巴馬與共和黨人本周仍未能在中期財政調整上達成一致。提出的各種修復赤字的建議都被束之高閣。然而,債券投資者以拋售國債方式應對以上稅收安排,有投資者預料趨勢還會加快,而更多人對美國的財政窟窿感到擔憂。若長此以往,美國債市明年可能會爆裂。
以上三個趨勢間的差別會交錯形成其他風險。美國寬鬆貨幣政策和對歐元區主權債逃廢的擔憂,將刺激更多資本流向新興經濟體,讓後者央行不情願加息,以抑制通脹。預計新興經濟體在未來5年內的增長約占全球增長的50%,但其公共淨債務增長僅占全球增長的13%。因此,世界經濟不是進行再平衡,而是更朝著負債沉重的發達國家負債繼續增加,本來節儉的新興經濟體更節儉的方向發展。
發達國家避免了衰退的部份原因,是歐洲和美國協作和共用類似經濟理念。但兩地在現都深陷內部問題,在解決問題時採取截然不同的策略。這在國際合作上預示著失敗。當再有一個歐元區成員國經濟出現麻煩時,歐盟政策制定者們會難以再形成新一輪解決方案。因無論是歐洲針對問題表像,還是背負沉重赤字的美國的類似策略都是不可持續的,這預示著金融市場的衰敗。
以上未必是確定的方向。儘管一直在揮霍財富,奧巴馬和國會有可能在降低赤字的中期計畫上取得進展。長期爭執的歐洲領袖們,可能會達成把歐元,乃至整個區域的金融體系穩固在可持續下去基礎上的一致意見。各大新興經濟體可能會上調各自貨幣匯率。但決不應對以上各種可能抱幻想。更加分裂的世界經濟,會讓明年成為有危害性衝擊的年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