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短評:過去大家都認為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有著緊密關係,透過研究卻發現結果不盡然如此。發展的走向來自於各國央行的手左右了經濟,就如美國近年不斷透過量化寬鬆企圖達到通貨膨脹,達到降低失業率效果。但中央拿捏通膨必須有正確的一把尺,否則一旦不察,可能達到反效果。
鋼鐵般的意志(以及一隻手提袋)成功抑制了上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瑪格麗特•柴契爾治下的英國政府採用高利率的經濟政策壓低經濟增長率,直至通脹巨獸束手就擒。其實由保羅•沃克爾主導的美國聯邦儲蓄銀行在抑制通脹方面的政策緊隨其後。政府在此期間所展現的勇氣和決斷使市場確信,政府會毫不手軟地壓低通貨膨脹率。未來價格增幅預期唯央行通膨目標是瞻,由此觸發了一個經濟長期擴張但偶有溫和衰退的時代。但是,相對的價格穩定性,目前對於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來說不啻於一個困境。
人們通常認為,類似像最近全球經濟收縮的嚴重衰退,會壓低通貨膨脹率。失業的勞動者為了尋求就業機會,理應會降低薪資要求;有滯銷產品的企業應該降低商品價格清理庫存。近些年來,人們有充分的理由來預計通貨膨脹率會降至零或者負值以下。2009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先通報了發達經濟體當年通貨膨脹率將會是-0.2%。相反,當年的通貨膨脹率幾乎毫不為最近的商業週期所動(見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強調,通貨緊縮一直以來都是“一隻不叫的狗”。1980年至1982年間,美國失業率躍升了4.5的百分點,高達10.8%,而核心通貨膨脹率從12.0%降至4.5%。2007至2009年間,美國失業率升幅更加劇烈,可是通貨膨脹率卻下降了不到1個百分點,從2.4%降至1.7%。有些國家通貨膨脹率高於(以英國為例)或低於(以日本為例)央行目標通膨值,可通貨膨脹率預期卻始終接近於央行的目標值。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穩定的通貨膨脹率是勞動力市場發生的巨變所致。近些年來,在過度慷慨的社會福利和勞動技能過時的情況下,失業勞動力永久退出勞動力市場,因此薪資水準和商品價格下降幅度不大。退出勞動力市場的工人不再與其他人競爭工作機會,因此他們不可能對降低通貨膨脹率產生任何影響。
另一個觀點是通貨膨脹率所展現出的穩定性反映了各國央行的可信度。上世紀80年代後期,各國央行大力遏制通貨膨脹並為其設定了較低的目標值,他們對未來商品價格和薪資水準可能會出現的增幅深信不疑。而這種可信度不斷在自我強化。期望商品價格緩慢上升的勞動者往往不會強烈要求提高薪資。這有助於企業保持低水準的成本和價格。當經濟危機來襲時,這一機制同樣也有助於抑制通貨緊縮。如果商品的價格預期不會降低,那麼勞動者就不太可能會接受薪資的削減。穩定的薪資要求在雇主的預期之內,那麼他們就更不會願意降低商品的價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第二個理由似乎更能與資料相契合。自1990年以來,通貨膨脹率預期一直逐步向央行所設定的目標值靠攏。而同期實際通貨膨脹率和官方目標之間的短期差距對人們預期的影響越來越微弱。市場似乎相信央行能夠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目標值內,而且信任本身有助於通貨膨率不越雷池一步(雖然預期通貨膨脹率離散值似乎近來在擴大。)
隨著通貨膨脹率變得愈來愈穩固,這一指標與其它經濟指標之間的聯繫也愈來愈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21個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該研究表明:就目前而言,失業率的變動對通貨膨脹率的影響遠不如從前(見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調若是其間的關聯性保持不變,那麼美國經濟在最近一次經濟衰退之初的通貨緊縮率將會接近3%的水準。
對於擔憂通貨膨脹率預期值在下次經濟繁榮時期無法表現出強勁穩定性的通膨鷹派來說,這足以讓他們稍感寬慰。畢竟,企業更熱衷於提高而不是降低商品價格。但是金融危機前的經驗表明經濟繁榮時期的情況或許沒有太大的差別。金融危機前的10年裡,英國、愛爾蘭和西班牙曾出現過失業率連續幾年跌破其估計的“自然率”(最低可持續發展率)的情況。而實際通貨膨脹率和預期值幾乎毫不受此影響。
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上世紀70年代通貨膨脹率預期值免受其他經濟指標的影響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比了美國和德國經濟發展的經驗,據此得出結論認為央行的獨立性決定了一切。美聯儲和德國聯邦銀行均錯誤的認為70年代出現的失業不過是曇花一現。但是德國聯邦銀行成功地頂住了政府要求他們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的壓力。在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亞瑟•伯恩斯(Arthur Burns)的領導下,美聯儲積極地回應了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要求。僅僅在70年代後期,當輿論認為經濟的罪魁禍首主要是通貨膨脹而不是失業之後,美聯儲才能在政治層面獲得抑制通貨膨脹率的許可。
漸漸迷失目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低通貨膨脹率或許是央行主管最引以為傲的成就,但低通脹率本身卻存在諸多經濟風險。前金融危機時代經濟情況所表現出來的穩定性或許給信貸氾濫達到了火上澆油的效果,而過渡舉債正是金融危機的導火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2年發佈的一份工作報告中指出,壓低薪資水準的同時卻允許資產價格飆升,透過這種手段來抑制通貨膨脹會擴大收入不公的差距。
更令人擔憂的是,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日益脆弱的關聯性可能會令人對不斷上升的失業率毫無警覺,進而無動於衷。當不斷上升的失業率導致通貨膨脹率不斷波動的時候,對上世紀30年和80年發生的一切熟稔於胸的各國央行主管們來說,或許會因為穩定的通貨膨脹率而低估了近來出現的經濟問題。突然爆發的通貨緊縮或許會促使他們迅速行動,甚至會迫使他們拿出最具成效的解決之法來應對經濟衰退。央行為其成功所累。由於通貨膨脹率不再是一個可靠的需求反映指標,各國央行必須另尋它途來防止經濟運行過熱或是過冷。
文章來源:ECO中文網
原文出處:經濟學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