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股少債多策略 等待好時機 

經過連續一、二年歐債危機的紛擾,2012年投資人普遍的投資報酬率不是那麼理想,甚至虧損連連,面對即將到來的2013年,投資人該怎麼正確面對現在的市場?又該如何調整現行方針?這正是年終歲末可以好好正視的問題。

根據目前全球的指數水位,相對於目前世界各地低迷的GDP來說,目前指數有高估的疑慮,因此筆者建議目前可以採用持有股票對債券3比7的方式來進行資產的配置,採取相對保守的股少債多會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在指數有高估的疑慮,上檔有限,下跌的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利用上述股債比3:7的比例配置,以守為攻,在未來全球股市若發生波段回檔的情形下,才將有安全適合的價位進場,若是現在將可用的銀彈用完,未來有好的投資價位或標的時,反而會面臨無法投資的窘況,白白錯失未來可能出現的利潤。

股市中東南亞最為強勢  美股適時停利 

在配置完股票與債券的比例後,當然重點就在於在浩瀚的股市與債市裡,現階段該投資那個區域與那些標的。以下是筆者關於股市與債市的建議:

2012年,綜觀全球,大部分國家股票市場慘兮兮時,卻有一處即為閃亮,就是東南亞市場。「哪裡有利潤,就往哪裡去」,全球熱錢在追逐獲利最大的同時,首選的市場當屬東南亞國家市場。
隨著未來景氣變化仍是不確定下,2013年的東南亞市場還是個可以關注的地方。關於投資標的,讀者可以選擇菲律賓、印尼、泰國以及馬來西亞等相關市場的ETF(Exchange Traded Fund ; 交易所買賣基金-以台股來舉例就是台灣50ETF)或共同基金。

國際股市方面,今年以來表現不錯的美股,在財政懸崖的議題下,也有回檔修正的疑慮。若是讀者先前有佈局美股,不論是基金、股票或ETF建議適時停利,以應可能的風險。

而債券的選擇以穩健為第一原則,美國公債、德國公債、英國公債為相對安全的投資標的。


2013關鍵事件─財政懸崖

財政懸崖最早是由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提出,指的是到2012年底,美國政府減稅優惠措施到期,同時國會也將啟動減赤機制,將會造成政府財政支出猛然緊縮,2013年美國財政赤字將會如懸崖般陡然直線下降。

與財政懸崖相關的財政政策主要有4項:
1.    前美國總統小布希時期的減稅措施至2012年底到期
2.    2%所得稅減免措施
3.    失業補償政策延長期限屆滿
4.    新醫療稅法案到期、減赤節支機制上路

由於財政懸崖涉及到財政支出的減少,繳稅增加,影響層面甚廣。預期的直接影響在美國國內為消費力降低。消費力降低意味著在減少消費的情形下,市場上會逐漸出現供過於求,商品賣不出去,影響公司的獲利,而公司的獲利不佳,公司的員工也受到影響,可能帶來的結果就是失業率的上升等連環效應。

當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財政懸崖的衝擊不只會發生在美國國內,對全球都會是很大的衝擊,然而美國消費支出降低對外國影響的衝擊,首當其衝就是出口物品到美國的國家。

以美國商務部2011年的全球進口商品比重(不含服務項目),第一名是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美國從亞洲區進口商品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這些國家的出口會是財政懸崖下的第一波受害者。類似像中國這樣的出口型國家,當出口量減少時,除非自己本國能夠消化這些商品,否則對其經濟無疑是個重大打擊,全球的出口型國家對於出口予美國的依賴程度越高,衝擊程度就會越高。

中國受到影響,現在與中國依存度高的台灣(註1),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連帶也會受到衝擊。

若是財政懸崖真的發生,全球股市將面臨下跌的風險,而股市下跌產生的連鎖效應就是利差交易回補,簡單地說就是,過去這幾年因美國量化寬鬆(QE1,QE2,QE3)而產生的全球熱錢,都會回流美元及美債避險。當熱錢抽回時,靠熱錢推高價格的市場,將不能倖免地再次下跌,如此連環反應的歷史故事,在2008年金融海嘯投資人應該還記憶猶新。

2013年關鍵事件─歐債危機

歐債危機持續歹戲拖棚,仍未能畫上句點讓投資人放心。歐元區的小豬們,正努力著要怎樣才能安然度過這個難關。歐元區採用的是財政的撙節措施,也就是減少支出,降低赤字。

金融海嘯下,美國採取的是量化寬鬆,不斷印鈔票,期許能夠讓經濟不再惡化下去。所以即使美國人民減少了支出,但政府取而代之,成為支出的力道。

相反地,歐元區是採取減少支出。但是減少支出,降低赤字,其實就像美國即將面臨的財政懸崖一樣,對於國家經濟的衝擊,影響可是不小。

經濟不好,失業率不斷創新高(例如希臘),人民沒有收入哪來的支出,現在少了人民的消費力,政府減少支出降低,雙重打擊下,經濟變得更糟。

也許,對歐洲而言,這是條漫長的重建道路,經過這樣的危機,可以趁機對相關的制度進行改革,就像過去金融風暴的韓國一樣。

2013重要經濟數據─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指標的判讀上,最重要的一個數字就是50。50以上視為景氣擴張階段,50以下視為景氣收縮階段。建議讀者可以觀察趨勢來做判斷。

今年以來,歐元區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德法兩大經濟體的製造業均呈現下滑的趨勢,非歐元區的英國,由於其市場主要還是在歐洲,也是深受影響,這些國家近期的PMI都很早就低於50了,歐洲的復健之路還很漫長。

美國則是長時間維持於50以上的擴張階段,但未來受到財政懸崖的影響,不可忽視對製造業的衝擊。中國部分,雖然今年來是維持在50以上的擴張階段,但未來若是美國減少進口的可能性出現,對於其製造業的衝擊亦不小。

2013年或者更久一點的未來,不管經濟會面臨多嚴峻的挑戰,PMI指數將會是我們判斷景氣復甦的最重要工具,只要指數大於50,投資人就可以開始不再那麼悲觀了。

2013重要經濟數據─失業率
 
 
另一個重要的經濟數據為失業率,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落幕,美國的失業率仍是個要重視的問題。延續前面的財政懸崖,樂觀一些,美國在2013年1月1日前,會有解決辦法出來,然而,若是沒解決,失業率可能會開始逐漸升高。消費支出減少,導致商品的需求量不高。在原本供應相同的商品下,便會出現滯銷的現象,接著廠商可能為了促銷商品,降價出售。同一時間,商品需求少,意味著廠商其實不需要生產這麼多商品,以及因為供過於求,降價的結果導致獲利被壓縮。這兩件結果,直接指向勞工的聘用上,一來節省成本,二來勞工需求降低。接著,失業率可能上升,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增加。

失業人口增加,會更加導致消費人口減少,進而產生更嚴重的失業率,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而失業率的升高,將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關乎於廣大勞動階層的生存問題,因此觀察失業率這個重要指標的變化,可以了解惡化的程度,是否讓美國好不容易從10%以上的失業率降至8%以下功虧一簣(如上圖),這是值得令人關心的議題。

 

註1.(2011年及2012年台灣出口到美國占總出口約11%,出口到中國大陸占總出口約40%,資料來源:財政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備份站 的頭像
    備份站

    Phigroup1的部落格

    備份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