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貨幣明顯高估、亞洲貨幣被低估;
然而大幅貶值的美元則夾在中間(sandwiched)
回歸它的真實價值。
The Big Mac IndexSandwiched
Jul 24th 2008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漢堡經濟學跟我們說,歐洲的貨幣太貴了,然而亞洲貨幣卻非常便宜。
去年八月的信用風暴造成了許多市場的價格改變,當然也包括貨幣,
這有使貨幣更靠近他們真實的價值嗎,如果根據Big Mac Index的話,答案是沒有的。
大麥克指數是根據購買力平價說(theory of purchasing-power parity, PPP),
照理說大麥克在各國應該是要一樣貴的。
然而根據表格,我們會發現只有澳幣在其價值10%差距之內,
其它Federal Reserve的主要貨幣指數構成中,大部分貨幣都是高估的,
在這一年中這些貨幣相對於美元則更加的高估,只有日元被低估27%。
美元依然可以在亞洲地區買到較多的大麥克,
雖然人民幣最近升值,但人民幣依然被嚴重低估。
有人做出日元應該被重新評估的結論,以符合這種評估方式的標準,
然而只用這種評估方式時必須小心,PPP只是表達一個長期價格的價值,
價格短期會根據當地價格有所變動,例如說地租或是工資,
還有原物料的進口價格之類,
因為這個原因,PPP只適合比較收入等級差不多經濟體的貨幣。
由於這個缺陷,所以我們與某些較老練的分析不謀而合,
IMF的John Lipsky這禮拜說:根據IMF的觀點,歐元高於價值然而人民幣嚴重低估,
夾在中間的則是美元,美元大幅貶值讓它更接近它的真實價值。
然而在信用緊縮的經濟大環境下,還有有兩種利率超高的貨幣吸引著投資者:
Brazilian real和Turkish lira,
前者在七月23升息到13%、後者利率有16.75%,
這讓某些人願意承擔更多風險,然而注重價值的人可能在其它地方追尋。
英文原文:Economist:Sandwiche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