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這篇有趣的文章在說明為什麼現在世界性的通貨膨脹不應該怪罪到中國的崛起。 ------------------------------------------------------------------------------------------------------- Aug. 14th, 2008 From The Economics print edition 許多人認為,中國對於原物料以及原油的大量需求,使得全球商品物價飆漲。但是作者卻認為中國將低價的商品出口到富裕國家反而減緩了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程度。
文章主要是由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來解釋為何中國並非導致世界性通貨膨脹的主因。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幾點蠻有趣的觀點來反駁現在多數人的看法。
中國對原油及糧食的大量需求並非造成世界性通膨的主因。
近年來,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格雖然上揚了約5.3%,但美國從其他工業國家進口的商品價格卻是上漲了10.1%(見下圖左),相較之下,由中國進口的商品價格上揚的幅度反而是較小的。此外,由中國進口的商品之所以價格會上漲,主要是反映美元對人民幣走軟的影響,並非因為中國生產成本上揚。
中國對原油及金屬等原料的需求增加雖然造成國際價格因此上揚,但其影響程度卻被過度誇大:在2001-2004年間,雖然中國對於原油需求增加了12%,但在這段期間美國聯準會擔心的是通貨緊縮而非通膨。此外,中國糧食的供給成長大於需求的成長,因此糧食出口反而趨緩了全球糧食物價的上漲。
美國聯準會副主席Mr. Kohn在最近的一場演說中有提到他認為新興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是造成近年來新興國家成長太過快速的主因,他也認為貿易全球化的結果使得美國受到無形的通膨衝擊。但作者卻認為美國也須負擔部份責任,因為美國利率在過去年間一直處在歷史低點。
許多人都覺得,當中國出口的商品價格上漲時就表示中國正在”出口”通膨而造成全球性通膨,但大家都忽略了物價水準的重要性。實際上,中國的物價水準與先進國家比起來便宜許多,這反而是減緩了這些先進國家的通膨程度。
理論上,全球貿易會使得不同國家的商品價格最終趨於一致:生產成本低的生產國的商品價格會因為工資上揚而造成物價上漲,同理,生產成本高的國家其商品價格會下跌。從右上圖的圖表中可明顯看出中國的平均工資都還遠低於先進國家,因此作者推測中國的出口會持續抑制國際物價的推升。
雖然中國崛起造成全球需求上升,但中國的生產使得全球總供給仍大於總需求。另一方面,全球貿易的結果使得先進國家的工資成長被抑制,所以即使物價上揚,其實質工資反而是下降的,因而進一步抑制其通膨程度。因此不應把全球性通膨歸咎於中國的崛起。
結論是,中國的崛起對於全球物價的影響是抑制通膨的,真正造成先進國家通膨的原因或許應歸咎於先進國家的貨幣政策。
英文原文:http://www.economist.com/finance/displaystory.cfm?story_id=1192064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