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字塔底下的十四億窮人 世界銀行發現:這個世界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窮 2007年4月世界銀行宣布世界上屬於極度貧窮的人為9.86億,這是第一次不到十億人。而世界銀行首席研究員Shaohua Chen和Martin Ravallion的報告「開發中國家比我們想像中還窮」指出,在2005年世界上的窮人高達將近十四億人。

這不代表貧窮的現象有惡化,只是因為現在對於貧窮比較了解,從袋裝米到折傘等上百種產品在146個國家的價格換算,世界銀行改善了他們對於世界各地的生活成本的估計。在很多貧窮國家中,他們的生活成本比我們過去想像的還高,也就是說事實上有更多人活在貧窮線之下。

Chen和Ravallion利用這些新蒐集到的物價又重新畫了新的貧窮線。過去是將一天生活在少於一美金的人歸為貧窮線(更精確的話在1993年是1.08美金),這個定義在1990年的「世界發展報告」首次被公開就一直被聯合國沿用至今,而聯合國也希望在2015年能夠將世界上貧窮人口減為一半。

這些研究員現在比較傾向採用另一個更具代表性的衡量標準,由世界上最窮的十五個國家所畫出的貧窮線,定義2005年每天生活在1.25美金以下的美洲居民為窮人。這麼一來連尼泊爾、塔吉克和其他財政吃緊的非洲國家例如烏干達也被列入貧窮線以內。筆者也分別用新舊定義計算了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窮人。

儘管發現了這四億窮人,但仍然有人對此數據感到不滿,他們認為這個數字還是被低估了,由於生活成本的估計是建立在典型家庭的消費,他們反映了國家的支出,但貧窮家庭的消費並非典型,尤其是他們一次購買的量較小,他們不會買一袋十公斤的米,一次只買一杯米;也不會買一包香菸,一次只買一根,總而言之,窮人付出的代價比我們更高。

於是亞洲發展銀行(ADB)調查了十六個會員國的窮人所面對的物價(不包括中國),這項調查結果在8月27日公佈,發現其中九個國家的窮人錢付的比非窮人還少,即使一次購買的量較小,但他們會去暢貨中心購買減價產品;去家庭理髮而非沙龍;去露天攤販購物而非超市並且喝棕櫚酒而非葡萄酒。

利用這些省錢撇步,以印尼為例,印度窮人的生活成本比世界銀行估計的還低21%,這項調查也讓其他人口較多的國家的生活成本降低了10%,例如孟加拉和印度,人口較少的國家則沒有明顯差異例如柬埔寨。可能是因為那些人口較多的國家例如印度,有錢人的比例雖然很低,但總數仍然不少,可能因此影響到典型家庭的開銷。

亞洲發展銀行的調查結果也遇到哲學上的反對,理論上要計算窮人應該是要統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無法達到某個特定的標準。那些吃糙米、穿尼龍纖維衣服的人即使吃的量跟我們一樣多,擁有的襯衫跟我們一樣多,生活水準仍舊比較低。當我們去超市買蘋果的時候,買到的不只是一顆蘋果,同時也享受到舒服的冷氣、方便的停車位還有衛生的真空包裝。但是當窮人享受到這些的時候,亞洲發展銀行就理所當然的去追蹤窮人到底付出了多少錢。希望2011年世界銀行在作全球價格調查的時候也會這麼做,那麼一來,也許世界上的窮人會只有九位數。

經濟學人在下一期(20080906)更正:他們解釋錯了亞洲發展銀行的意思,亞洲發展銀行的意思並不是低品質物品的消費者與高品質物品的消費者享受相同的生活水準,他的本意是:如果要計算全世界窮人的購買力,他們實際上購買的東西的價格,而不是那些他們買不起的高品質物品的價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備份站 的頭像
    備份站

    Phigroup1的部落格

    備份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