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導讀】
在世界範圍內的礦產品和大宗商品價格上,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和大規模的城市化建設對其形成舉足輕重的影響。但近期,中國經濟正在降溫,人們紛紛推測,商品價格已達到最高位,即將面臨顯著下滑。關於這種推測,本文通過引用多方觀點,首先簡要闡述了中國經濟建設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情況,接著將不同的意見進行對比:一方面觀點來自於礦產品市場表現和礦業公司,認為中國經濟建設仍有長足發展,物價水準不會顯著下滑;一方面觀點來自於分析師、銀行,認為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達到頂峰,將導致接下來的物價出現下滑。

商品價格高點可能即將到來


派分析師去報導商品和礦產的情況,這曾是投資銀行用以懲罰那些表現差勁者或報告抄襲者的手段。然而,中國強勁的增長勢頭、對原材料的極大需求,使得工業金屬和大宗商品的價格急劇上升。因此,投資銀行轉而觀察銅、鋅、鎳以及挖掘這些礦物的礦業公司上原本呈現的慘澹景象,看著他們從快要出局到光芒四射。

這種形勢還會持續麼?有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正在降溫——年比於以前年度中兩位數的增長,近期的資料顯示,第二季度年增長率僅達到7.6%,這些跡象使得有些人預測,商品繁榮時期已結束,商品價格可能會崩潰。不過,進行這種預測可能還為時過早。

對於金屬和大宗商品——即鐵礦石和煤礦——來說,過去的十年具有顯著意義。受礦業公司多年投資不足的影響,對於原材料的需求超出了供給,那些渴望獲得原材料的購買者支付的價格,遠遠超過其產品成本。許多分析師稱之為“超級週期”,是指,在中國的強大需求的支援下,商品價格出現持續幾十年的長期飆升。

中國城市化進程已成為這種強大需求的基本推動力。直到21世紀之初,許多商品的全世界最大生產者——中國,還在很大程度上自給自足,甚至還能進行適量出口。經濟改革使得中國成為一個製造、出口大國,並推動大量人口離開鄉村,進入吸納大量人員的工廠和新中國形成的特大城市。支援這種人員遷移的住房、道路、鐵路和技術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礦產品進口。

從2000到2011年間,中國的鋼產量平均每年增長16%。一半左右的世界鋼制原材料總量、以及25%的銅、鋁被這個巨龍國度所吞噬。本來,在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間,銅價以每年0.8%的速度下滑,且在十年前的價格僅略高於1300美元/噸,但在2011年上旬,銅價超過了10000美元/噸,現在仍保持在7500美元/噸左右的水準。

中國經濟發展放緩,使得人們不禁去猜測,“超級週期”是否已經結束。有證據表明,“超級週期”已經到達了高點。在過去150年間鑽研“超級週期”的學者紛紛估計,擴張階段會持續15-20年。大多數分析師認為,最近一輪“超級週期”大概起始於2000年(見圖)。原認為此輪週期剛剛持續7年的滙豐銀行,開始承認此輪週期正處於“渾身嘎吱作響的中年期”,而且,接下來將進入一段長期的衰老期。摩根斯坦利的盧舍•沙爾瑪發現,在商品價格200年間的走勢中,體現出一個重複的趨勢:20年的價格下降之後,會有10年的回升。

大宗商品的牛市和世界上最大的那些礦業公司已經對以上種種預測做出了回答。他們推斷,中國在建設其需要的城市、高速公路和機場方面,仍有長足的發展。世界最大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的首席執行官高瑞思指出,在2000-2010年間,有2億中國人從農村轉移向城市,而且他預計,在接下來15年間,還會有另外2.5億中國人進行轉移。


用銅包底的繁榮


但是,就算是牛市也顯示,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後期,對於銅和鋼的需求會呈現平穩態勢。不過它們預測,中國還沒發展到那個階段。它們展示出了“金屬投入強度”的圖表——即針對人均GDP而衡量出的商品消費量。按這種測算方法,中國對於銅(見圖)和大多數其他商品的消費量,仍然遠遠落後于像韓國、美國這樣更為富裕的國家。相關理論認為,中國應該能至少迅速趕上韓國。

在那些相信“超級週期”即將因慣性一路下滑的分析師看來,上述說法過於簡單。野村證券觀察發現,上述測算方法忽視了中國高水準的GDP相關投資。人均消費量只代表一部分情況;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意味著,這個國家已經消費了大量的金屬,使得未來的穩步增長變得棘手。(2010年中國耗用了5.77億噸鋼材,年比來看,美國僅消耗了9100噸。)野村證券計算得出,2011年中國GDP每增長100萬美元,就耗費104噸鋼材,但美國年比資料僅為6.7噸。銅、鋁具有類似情況:中國經濟無法把金屬消費增長速度保持在當前每年約5%的水準上。

根據UBS的意見,更多的因素表明,金屬投入強度可能會更加波動。固定資產形成(包括建築物、道路、其他基礎設施、工廠和機器等)的回報率正在減弱。UBS稱,在2008年信貸危機之後(當時銀行總貸款額在3年內翻了一番)進行的瘋狂投資,導致在僅僅三年間耗費掉了7年基礎設施建設所用資金。許多專案要麼就是尚不成熟(比如有的荒涼地段還等著被開發成城鎮,就有地鐵站孤零零地站在了那裡)且並沒有形成巨大產出(比如高速公路建在了窮鄉僻壤,而不是大型城市之間),要麼就是根本用不著。

這種揮霍性投資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可能已經到達了頂峰。據瑞銀的朱利恩•加蘭的意見,如下結果將出現:現在對煤炭和鎳的供給已經達到了需求量,明年同樣情況會出現在銅上,而且在2014年,鐵礦也會出現相同情況。花旗銀行指出,年比與過去20年的水準,在接下來的5年內,對於這些礦產會有更多的資本性支出。但是,如果中國的胃口確實沒有預期那麼大的話,投資將也會下降。預期在接下來3年間開工的大型工程的收益將受到限制,但仍高過那些比較容易搞定的項目。

即使“超級週期”即將結束,中國仍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並對商品價格產生巨大影響。但是,它的萬丈光芒可能會漸漸黯淡,就像一塊被遺忘在雨中的鋼一樣。
資料來源:ECO中文網獨家授權http://www.ecocn.org/thread-74037-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備份站 的頭像
    備份站

    Phigroup1的部落格

    備份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