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財務報表,這點麥講其實不會講太多,只說一些安全的,初步的就好,如果真的有興趣的投資朋友,或是對產業有專精、想要分享產業知識的,也可以來信交流交流。我先說,麥講會看,但是我只看我覺得重要的地方,分析一些預期心理而已,畢竟會計有時候可以專業到連會計師都可能被騙(如博達案),我不過只是個投機客,只要資訊足夠讓我賺到我該賺的錢就夠了。

我先舉個簡單的例子,甲公司前三季稅後EPS分別為:2元、1.5元、1元,而乙公司的前三季稅後EPS分別為:-1.5元、-0.8元、0.3元,通常妳覺得哪家公司的股票短期內(一到三個月左右)會漲?

通常應該是乙的機率比較大。明明算起來甲公司前三季EPS加起來有4.5元,而乙公司還是負的一元,WHY?

或許談每季對一些只想短期賺賺價差的人有點遠,那談談每月好了,每月公司公佈的財務數據有哪些?最主要的就是當月公佈上個月營收狀況。藉由營收狀況我們可以知道公司是不是穩定的成長,但營收就是獲利的保證嗎?營收就只是公司賣出去多少貨品的總價金而已,你跟7-11買了一條七塊的七七乳加巧克力,我想大部分非業內的人應該都不知道歐噴將賺了多少,七七乳加巧克力這家公司賺了多少,但你可以知道歐噴講多了七塊的營業額,也就是七元的營收,有沒有可能快要過期想要趕快賣掉,搞不好是賠本在賣哩!

而且,你得注意一下公司的營收公佈時間點。通常一家公司到月底時,公司內部人員就會大概知道這個月營收多少,賺了多少,再來就會有長期追蹤該公司的研究員運用財務模型與旁敲側擊田野調查法( 拜訪公司、問業界朋友之類的 ),去估算大概的財務狀況,等到公佈時,消息靈通的短期交易者也大概上車得差不多了,就歐斯麥的經驗,當月營收若不錯的公司,有些公司的股價跟籌碼部份在當月底就會有所端倪了,等到公佈那天營收大好,常都是短線出貨的溫床。

提上述這些,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去思考,思考數字背後的意義跟邏輯,你才有較大的機會獲利。其實股市裡賺錢並不難,難的是想要短期賺大錢,你每天上班八小時一個月辛辛苦苦賺個三五萬元,那為何會想要每週只花兩小時研究金融市場(如果你認為看看經濟日報叫研究的話)就想要每月多賺三萬元?所以我並不建議沒時間研究的人殺進殺出的,以季度跟年度進行操作就很夠了,不要貪心,選對股票,安心睡覺就好,行有餘力,再花時間學進階。就拿騎腳踏車做比喻吧!學會自在的騎,能前進就可以享受順風的快感,但是要學會特技,摔個幾十次狗吃屎可就會變成是家常便飯了呀~( 個人小時候吃過不少 老實說味道並不是挺好 所以在這新手區裡我就不打算教各位吃啦 XD )

OK!最簡單先看什麼?

長期來說,我認為還是得看一個產業的趨勢、景氣循環位置跟公司獲利的穩定性,當然,用這個簡單方法想找到飆股天天漲停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通常主力股主要還是得看籌碼面的,而且要賺到整段其實難度頗高,實在不建議業餘股友們介入這種類型的股票,有興趣的話改天再談。

不囉唆,直接講如何用財務報表簡單的「初步」篩選股票( 再次強調,是「初步」,讓你從一千多支股票中先挑出比較安全的 ),先連上公開資訊觀測站或是拿本四季報放在旁邊,不然上各大券商的網站應該也都有:

一、平均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看過去幾年公司為股東創造多少報酬率,最好是多看幾年,一般建議是看五年,也就是說在經過景氣循環後還能持續為股東創造穩定的報酬,顯示這家公司對產業環境變化的應變以及經營能力穩定。

二、過去幾年配發股利的結構:
要去查查看公司配發的股利,是本業獲利配發的,還是業外獲利、靠增資來發的,也就是說要確定公司是真的有賺錢可以發給股東,而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去借錢來發給股東呼攏股東。

三、EPS的結構:
不要輕易相信報紙寫的,若一家公司的EPS在某季突然增加2元,要去研究一下它EPS的結構,有可能1.5元是賣土地或大樓的業外獲利,而反而本業上只賺0.5元是大幅衰退的,媒體通常會故意忽略這類消息。

四、公司現金、負債跟存貨與週轉率有多少:
看現金流量、負債情況是要避開公司因周轉不靈而出問題的機率,消費電子公司若存貨過多會有存貨變不值錢的疑慮。

五、營收獲利與去年同期相比較:
月增率( MOM)增加,可能只是季節性的問題,例如消費電子股第四季通常是旺季,所以11、12月的月增率比起8、9月來說,增加是很正常的,但若是年增率(YOY,也就是跟去年同期相比)減少,「暗示」其實今年第四季比去年第四季的狀況可能比較差,用營收是為了估算該季的獲利情形,詳細狀況還得要去深度調查一番。

六、同類股財務狀況比較:
找同類公司,可以先上雅虎股市連上該公司的網站,或是到公開資訊觀測站查一查,看看業務營運項目跟比例是否雷同,雷同才能直接比較,不然就又流於概念股之流了;若同類股的營收跟獲利趨勢差不多,或許暗示該產業正處於上升的景氣循環

「初步」選出股票,要注意一下每個產業狀況不大一樣唷,一般人拿到的資訊都是落後的,所以抓一個產業的成長方向,做一個較長線的規劃,我認為對沒太多時間深入研究的上班族來說是比較簡單的,而且你會發現,初步篩選完,應該就可以篩掉60%以上的公司吧,而且績優生總是那幾檔。

PS. 60%是我隨口說的,我猜應該比例更高才是,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算算看 ^^
PS2 這篇我改了好幾次了,總覺得越寫越不入門,而且好像每個部份都可以再寫一大篇的樣子,我想開放Call-in好了,我會想辦法舉簡單例子替各位解答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備份站 的頭像
    備份站

    Phigroup1的部落格

    備份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