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基本分析研究的開始,就又面臨了選擇,是要採用Top-down還是Bottom-up,” どっち?!”鬥雞又來了嗎?其實就跟之前那篇的基本分析還是技術分析好一樣,兩者都可以,重點是了解自己的限制(例如資料取得、每天能花的研究時間等),選適合自己的最好。麥講喜歡吃總匯三明治,幾乎幾天就來上一個,所以我通常是都看,都用,從上而下與從下而上,一樣都會吃到夾在中間的肉的…….我先簡單解釋一下,何謂Top-down跟Bottom-up。
Top-down:由上而下選股法,先研究總體經濟環境、大趨勢,然後根據趨勢來選擇區域、產業,再下延伸到類股族群的個體企業,投資全球各區域的基金經理人多半是採用這種方式,例如看好中國消費市場崛起,可能代表中國內需股會因中國市場而受惠,所以就投資相關類股中最具潛力的公司,因為他們不太可能一天到晚三不五時就飛來台灣或中國看各個公司實際運作的狀況,因此以趨勢為主,再根據當地的研究團隊報告來做資產在股、債、匯市的配置。
圖片來源:大華投信
有沒有覺得上面那段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以股市術語來說,這就像是「概念股」的雛型,幾乎每個投顧老師都朗朗上口呢!
“但是!”
歐斯麥只能說,會半套比都不會還慘。這樣的思維其實有一個隱含假設:「當特定產業或地區趨勢大好時,相關的產業企業將隨之受惠。」
真的是這樣嗎?當特定產業或地區趨勢大好的時候,也就表示熱錢可能快速的湧入,過多貨幣供給追逐少數的企業,容易使得企業的價值被不當高估了,舉例來說,妳家附近有家青蛙撞奶超好喝又超便宜,似乎沒人發現所以妳幾乎天天花15元買上一杯,突然有天新聞雜誌開始大肆報導,排隊的人潮開始多了,然後妳悄悄發現老闆換上了招牌—現在1杯要20元,過三個月又變成25元…….人潮似乎更多了……
Bottom-up:由下而上選股法,更精準來說,是企業個體的價值研究:也就是由企業的價值驅動因子(策略、經理人能力、價值鏈分析…),佐以財務及價值分析,以及產業前景作為參考,綜觀評估一家企業的投資價值。產業趨勢、區域經濟景氣、甚至幣別匯率…,都只是次要的參考點,真正重要的在於企業本身的成長是否值得期待。
圖片來源:某投信( 我忘了 XD )
但這種研究方式,我覺得其實沒有太多人”真正”的採用,因為對一般人來說,實在是很難了解公司真正的營運狀況,券商裡的研究員們都用盡各種方法來旁敲側擊公司的各種狀況,而媒體跟報章雜誌的相關報導通常多所偏頗,就算是財務報表,如果不是在相關產業工作的人,大概也不易搞清楚報表中各式數字是否有特殊的算法與眉角。而如企業策略、人力資源運用、公司治理、自由現金流…,這一類的探討,亦沒有標準的概念可供套用,各個產業的算法都不太一樣,所以媒體搞不懂,就通通叫某某概念股,只佔公司營收1%也可以叫概念股哩,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巴菲特不喜歡業務太複雜的公司吧(笑)!
此外,若是真的慧眼獨具,買到乏人問津、且價格低估的投資標的,通常更是對於耐心、判斷自信力的嚴峻考驗。但此種思維可以讓你避開許多過熱、可能產生泡沫化的危險、以更低的成本持有好企業的股權(或者,至少不是為了搶熱潮而看錯股票代碼)。
嗯,以上主要是指股票而言,至於期貨嘛…..『由下而上』的『下』是啥?要下在哪?能找得到、能答對者請盡速來信搶答,將有機會參加麗猩滑輪環球120天豪華之旅……
- Jan 20 Tue 2009 17:16
基本分析入門與簡易應用(一) — 從哪開始看? / 歐斯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